党工委书记 丁峰
(2023年1月28日)
各位企业家、员工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党工委、管委会今天召开2023年全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2023年工作系列部署要求,回顾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安排2023年工作,进一步号召广大干部职工、企业群众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守正创新,奋力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5年再造一个开发区”目标,为全方位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刚才,我们通报表扬奖励了一批纳税大户、自主创新成绩突出的企业,希望大家对标先进,继续争先创优;我们也颁发了新一年度的工作责任状,并印发了《泉州开发区2023年工作要点》,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能够知责尽责、真抓实干,落实落细、比拼赶超。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兢兢业业干事业,以喜人成绩交出满意答卷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里,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特别是面对“0313”疫情,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快速反应、精准防控、精细服务,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这一年里,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深入实施“1+3”专项行动,将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一号工程、首要目标,优化营商环境,狠抓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确保开发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全年实现GDP增长1.1%,工业增加值增长0.5%,三产增加值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2.4%(居全市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1%(居全市第二),实际利用外资12556万美元,增长319.7%(居全市第一)。
(一)坚持精准施策,经济运行稳中向好。3月份疫情发生以来,积极出台落实抗疫助企保民生23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52条等各项惠企助企政策,深入开展企业走访帮扶活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满工达产、增资扩产、提质强产。2022年,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剔除个别特殊原因的企业因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长9.4%。医药食品、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分别增长12.2%、8.6%、0.55%;76%以上的规上企业实现正增长,龙头企业增长势头较强,特步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三星电气等一批潜力企业增长都在40%以上。
(二)坚持全域统筹,园区标准化建设提速提效。一是空间挖潜成效明显。在全面摸排园区254个工业地块的税收、产值、业态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细化台账,绘制工业用地效益热力图,一地一策、一企一策,确定处置措施,做到有鼓励、有限制;实施物理空间和生产工艺“双改造、双提升”,加快推进空间盘活、产业更新,全年工业更新盘活16个地块,计651.13亩土地、44.62万平方米厂房,成功置换金刚石工具装备数字化产业园、亿丰(福建)高端汽车数字化装配中心等优质项目,总投资115.3亿元。二是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速。在全省园区标准化考评中,机制创新专项获得全省第一名,综合评价从全省第11名提升至全省第7。组建区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行动专班,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实体运作,挂图作战,倒排时限,比拼晾晒。确定区内国企收购的105亩地块做为园区标准化提升首个试点,以“新建+改造”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在全市首次创新开展远程异地开标,采用EPC承包模式,打造国际IP产业创新园,力争亩均税收超60万元。已成功落地利讯儿童鞋服智能制造基地、小黄鸭全球采购与零售营运中心等9个项目,总投资18.5亿元;并洽谈一批项目,项目全部入驻投产运营后,预计新增产值/销售收入超15亿元,新增税收超亿元。科学筹集到位专项债资金2.3亿元,已支付100%;拟再申请2023年专项债0.7亿元、技改贷1.29亿元。三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力促开工、投用、在建、谋划的“四个一批”项目滚动接续。区本级“四个一批”项目共10个,总投资2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亿元,亿恒、腾趣等部分项目建成投用。21个省市在建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2.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5%,超时序进度25个百分点。市下达的6个开工项目、5个竣工项目均按计划推进。
(三)坚持招大引强,开放招商稳步实施。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聚焦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采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存量增量双线并进,取得良好工作成效。累计洽谈合作项目141个,总投资额548亿元,涉及机械装备、医药食品、纺织鞋服、电子信息及新材料、新能源、国际IP等产业,其中:正式合同项目118个,总投资额503.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62%,正式合同转化率99.16%;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额14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0%;1亿元以上项目99个,完成全年目标签约数的198%。目前,已开工项目112个,开工率94.92%,履约率100%。一是加强招商力量。将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与招商服务中心整合归并;鼓励年轻干部积极投身招商引资事业,从全区遴选事业干部、国企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工作一线。二是完善招商机制。实行招商领导小组和8个产业发展专项小组“大小组”同向联动发力。以12个片区为单位,明确招商任务、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及时收集掌握项目线索,营造招商工作人人有责、人人都是招商环境的浓厚氛围。三是优化招商服务。深入开展“干部进企业 一企一策促发展”“局长走流程”活动,主动靠前,当好项目“服务员”,及时解决招商项目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商会等作用,盘活“资源圈”,实时更新低效厂房、楼宇、土地信息,为意向企业精准匹配空间需求。精挑细选,把好项目入园关。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为项目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四是提升招商实效。存量上,突出“小而精”项目,根据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分业分类梳理策划工业量更新、产业链合作、增资扩产、提容增效项目116个。有效推动太平洋制药、天地星电子等65家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增资扩产,总投资340.05亿元,其中,特步增资扩产带动外企增资12556万美元,增长319.7%(居全市第一),天地星等企业技术改造带动技改增资增长99.8%(居全市第二)。增量上,出台完善《项目入驻、评估及退出管理规定》等招商政策,精准开展专场推介,引进濛创IP共享直播基地、利讯国际IP生态运营总部等特色产业项目,集聚闽汉新能源等一批总部、研发平台。
(四)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抓科技创新。深入实施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全力抓好高企培育攻坚,组织34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高企保有量达74家;新增华利塑胶、大西洋电力、名品电子、隆恩建筑4家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二是抓数字技改。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今年来,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市工业互联网项目1家、数字化生产线8条,“上云上平台”企业12家;工业投资全年累计增长104.3%,位列全市第一。三是抓梯队培育。突出分类培育,推动小微企业升级、成长企业做精、龙头企业做大。区内现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2022年来,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市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四上企业”3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家,限上商业企业17家,规上服务业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家。
(五)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三感”持续增强。一是政务服务惠企便民。推出 “清亲清濛”掌上平台和23件“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创新“税秒算”+“远程帮”组合拳,打造“线下,线上,流动”三个大厅,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有关经验做法被省机关效能办予以宣传推广。行政许可事项“一趟不用跑”占比100%,位居全市第一;在全省开发区综评中,管理服务质量居全省前列。二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以服务好、配套好发展为着眼点,今年新确定城建品质提升项目7个,总投资7015万元,年度投资4615万元。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4693.6万元,完成率101.7%,超时序进度18.37%。三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推进“双减”工作,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区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2+3”模式全覆盖,自愿参与课后服务学生达到97.6%。市二实小开发区校区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四是医疗卫生提档升级。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建设项目,预计2023年可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家庭医生签约1651人,健全职业健康防治体系。五是疫情防控总体可控。克服人员机构高度精简、没有公立医院和疾控中心等一些现实问题和短板,采取“区领导+部门+片区网格”工作模式,将全区划分为3大片区12个网格,突出全员防控,扁平化指挥作战,整合全区资源,“无中生有”组建核酸、流调等队伍,强化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员摸排管控,落实核酸检测和健康管理等各项措施,实现精准直达防控。六是社会秩序安定稳定。以“防风险、保安全、迎二十大”活动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大检查大整治活动,紧抓工贸、燃气、交通、消防和出租厂房等重点领域,全年共排查各类安全生产隐患4120条(已全部完成整改),未发生亡人生产事故。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整治养老诈骗、打击电信诈骗、恶意逃废债等系列专项行动,园区生态环保、金融风险、食品安全、劳资关系、道路交通、消防、社会治安形势良好,企业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六)坚持全面从严,党建质量有效提升。一是抓好宣传文化建设。办好办优“1+1+N”新媒体矩阵,《福建日报》头版刊发《泉州开发区:提升亩产量 突破土地瓶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等一批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推出宣传报道36篇。修订《党工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切实做到“八个纳入”。严格新闻发布、新闻刊发内容三级审核签发制度,严格落实主管主办责任。二是打响园区党建品牌。以服务企业、服务居民和职工群众为重点,加速构建“党建+”邻里中心,同时建好中南漫悦湾、万科悦城小区等邻里中心分站点,构建“一中心多站点”园区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开发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培育万龙、艺达等6家示范点,带动218家“三有”非公企业完成“党建入章”。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100%进入高级管理层。深化“党群直通车”,推行“五力聚能”非公党建内生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组织运行、治理融合、队伍培育、评价考核、高效服务五个一体化体系,内生机制做法入选“福建省新时代党建品牌”。三是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积极大胆使用年轻干部,2022年至今累计提拔40周岁以下正科级领导干部1名,晋升职级4名,交流1名。建立事业专技岗位“竞聘”制度,完善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制度。密切老干部联络服务,确保及时回应老干部需求。四是健全人才工作体系。新增省级C类人才3名、市级高层次人才15名。指导完成8家自主认定用人单位认定标准的修订工作。湖南大学研究院获批省院士工作站,迈纬公司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华中科大研究院入选“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依托科研平台建立服务基层工作专家信息库,38名专家服务基层149人次。深化“全才访到”活动,优化创业环境。五是持续强化正风肃纪。突出政治监督,组成5个督导组,推行“一日一督导”“一日一通报”,发现问题405个,100%督促整改到位。清廉机关、清廉国企、清廉民企“三廉同建”,努力打造“单元制”清廉园区建设共同体。启动建设国企智慧监督平台,设置工程项目建设、国有资产出租、招商兑现、近邻服务等4个监督模块,通过平台发现8个租赁单位未及时缴交租金,收回欠款124.7万元。在54家企业党组织设立了纪检委员,建立起一支66人的民企兼职纪检监察队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盯发生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妨碍营商环境优化的“绊脚石”等方面的信访举报,共实地走访企业285家次,收集问题线索56条,全部协调解决。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们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企业家、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开发区发展建设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物理空间不足。清濛园区早期的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约1.2左右,土地利用率不高,空间基本饱和,难以满足大的优质工业项目落地需求,且区内部分企业只能对外建设生产基地,扩大产能。二是发展支撑乏力。一方面,经济体量偏小,开发区GDP占全市1.81%,区域影响力较弱,也影响了开发区在全国开发区中的排名。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上,纺织鞋服“一业独大”,占工业总产值的近80%。两家龙头企业占工业产值“半壁江山”,企业大中小梯队尚未形成。三是配套存在短板。开发区规划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三产规划用地少,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存在短板,电影院、星级酒店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齐全,城市功能不配套,造成新生代员工和各类高级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四是党建质量有待提升。非公党建老典型巩固提升不足,党建引领力、基层组织力发挥不够明显。在创新基层党建模式、释放党建活力等方面还有待探索。个别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有所弱化,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主动性不够等等。对此,我们将勇于担当、正视困难,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清清楚楚观形势,以昂扬姿态抢抓发展先机
进入新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由于疫情与大国政治博弈、通货膨胀、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贸易摩擦加剧,使得全世界的经济都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根据IMF的数据,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值仅为2.7%,但是各国寻求合作、共同面对挑战的战略机遇期依然强烈,危机中总是潜藏着机遇。从全国看,党的二十大召开科学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从全省看,福建省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活跃的民营经济,实体经济根基较扎实,工业“压舱石”作用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强劲,消费市场有序复苏,对外贸易韧性强。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弘扬“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全市看,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八大优势产业+四大经济”,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未来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壮大,构建高黏性产业生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从我区看,首先,我们有一批爱拼敢赢的高素质企业家和一支干事创业士气足的干部队伍,这是我们开发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次,我们搭建了2.5产业园、国际IP产业创新园、圣弗兰产业园、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创造平台,为企业和各类人才入驻提供了拳脚施展的舞台。第三,我区民生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特别是教育、医疗等工作有了长足进步。第四,服务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不断“瘦身”,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大大提高了招商引资竞争力。这些,都是开发区未来发展的重大利好和重要支撑,也是我们的优势,更是我们的底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未来的挑战,又要清晰认识自身定位,立足实际,坚定信心,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做好赶考路,共同为开发区美好的明天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三、认认真真谋发展,以实干实绩谱写崭新篇章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中坚之年,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两会”精神,按照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市委“强产兴城”部署要求,高位对标对表,抢抓全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契机,突出物理空间重塑,精耕细作、深度开发,全域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努力为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增长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产增加值比增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比增5%、力争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增6%、力争8.9%;固定资产投资比增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0%;出口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持平。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任务,2023年要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精准发力,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抓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①做强工业。坚持开发区“姓工”本质,做足工业立区、工业强区文章。以纺织鞋服做强、电子信息做大、机械装备做优、医药食品做精为方向,发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纺织服装)带动作用、国家火炬无线通信特色产业基地辐射作用,强化科技赋能、品牌赋能,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一批省市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持续做好培育库企业跟踪服务,引导产值近2000万元的企业升规纳统,“一对一”跟进帮扶。②做实项目。持续开展项目攻坚行动,继续实行项目网格化挂钩、月通报等机制,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服务跟进标准化园区试点项目投产投用。③做精数智。积极引导企业瞄准数字化、智能化,加大技改力度,多投多建,快投快建,助力企业增产增效,力争全年新增智能化产线4条;推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力争全年新增市级科研平台1家,高企存量达79家。④做深融合。立足制造业基础,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思安、比邻三维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企业。
二是全域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克服空间基本饱和、土地资源稀缺的困难,将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园区发展的主攻方向、一号工程,注重物理空间重塑和生产工艺提升,突出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域统筹、全线铺开。①抓试点。加快试点园区建设进度,确保6月前建成投用。立足边谋划边建设边招商,抓紧对接试点园区意向入驻项目。②抓项目。谋划一批市级“四个一批”备选项目,推动16个区级 “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推动473.3亩的低效工业用地、53.3万平方米的低效厂房清理整顿、规范提升、产业置换,打造一批微产业园、园中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三是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①推动增资扩产。支持特步多品牌国际化、九牧王“百亿布局”等一批存量企业的增资扩产项目,鼓励引导有潜力、有需求的宝勋、磊盛等企业增资扩产。②发力专项招商。瞄准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国际品牌企业和北京、深圳、长春等地500强企业,策划开展专项招商活动,签约落地一批知名企业。创新合作运行机制,推动西虎汽车与联东U谷等运营公司合作建设标准化园区、宝嘉誉园与沃尔玛(中国)公司拓展商超云仓等领域合作、艺达驱动与一汽解放合作建设新能源电机产业基地等,以点带面,引入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③促进以商招商。依托区内九牧王、特步公司、安记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活动,拓展市域外上下游产业链,努力引进优扬传媒、伊莎穿尚等一批强链、补链项目。④突出平台招商。做优做热2.5产业园、国际IP产业创新园、圣弗兰产业园、孵化基地等招商平台,争取签约落地沃贝等一优质国际IP产业、数字产业项目,打造形成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高地。支持斐乐、锐诚、腾趣、利讯等平台经济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集聚成势,形成新增长点。
四是抓贸易拓市场。抓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契机,做活消费市场,做优外贸市场,吸引外商投资。①扩大消费版块。用好商务部关于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做优开发区汽车走廊名片,做活汽车消费市场。②拓展外贸市场。积极融入福建省(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参加省、市重点境外展会及线上云展会等,主动抓订单、拓市场,区领导带队赴境外,开展优品推介、供需对接等专场开拓国际市场行动,力争全年出口增长7%以上。③强化外资储备。深挖外企增资扩产意愿,持续推进外资“五个一批”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尽快到资、投入生产,争取新引入一批优质外资项目。
(二)改革攻坚,在优化园区体制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跟进抓好清濛园区部分地块、汽车基地控规修改工作,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提升园区工业用地比例。突出产业集聚、功能归集,分批次、分步骤推进全域低效用地盘活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参与低效用地再开发。对符合条件的杰嘉电子、宇恒鞋服等地块,协调指导企业实施改、扩建,提升物理空间。服务好文轩公馆、中南宸樾居、中科院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提升居住品质及公共配套水平。积极融入“晋江经验”先导区,集聚高端民生制造、商贸集采会展、产业技术创新等资源,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按照“分类推进、先急后缓”、“一企一策”的原则,加快出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方案,梳理划分公益类、功能类和商业类企业,组建人力资源公司,有序推进国企改革各项工作。健全各国有企业相关制度及工作程序,推进国企党委的设立运作,逐步完善治理结构。实施区属国有企业资产运营考核激励管理方案(暂行),引导国企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市场化转型发展。依托“国企智慧监督平台”,强化“国有房产出租”“招商兑现”等模块的监管;制定国企小规模工程建设项目及大宗物资采购制度,促进国企工程项目招标及物资采购更加阳光规范。
(三)主动担当,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
一是精准科学防控疫情。落实第十版防控方案、“乙类乙管”措施,以“保健康、防重症”为重点,优化指导管理,抓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强化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服务保障。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加强医疗、防疫物资生产、供应、调配的统筹协调,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生活需求。
二是抓实抓细安全生产。总结推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在全区推广,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充分运用“三张清单”、5S现场管理法和风险等级管控等手段,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现安全检查常态化、制度化、效果化。
三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抓紧盘活区内诺林商城,拟打造一个中高端消费街区,进一步聚人气、留人才、提消费。“见缝插绿”推进道路立体绿化,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优化区内电动单车布点和主要路段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推进雨污水管网提质改造增效专项行动,组建专业水务公司,加快南高渠雨水口智能分流改造,启动雨污管网GIS系统建设。启动老旧小区有序改造提升。
四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挖掘现有学位潜力,确保符合招生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都能就读公办学校。加强与市直学校合作办学,深挖园区特色内涵。加大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人才培育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各项待遇。
五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建设项目建设,协调市中医院完成常规医疗业务必需设备增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母婴保健、儿童保健、老年照料、家庭医生服务包。健全职业健康防治长效监管机制和宣传引导机制。
(四)创新模式,在社会管理服务上打造新亮点
一是织密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创新穿透式组织体系,推深做实“四网四化”机制。深化“区领导+部门+片区网格”工作模式,在12个网格真正实现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
二是推进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推广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服务平台,深化“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梳理更多的“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做好“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前期工作。争取政策支持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PCT专利申请,加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培育。
(五)提升党建,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焕发新活力
一是发挥党建+邻里中心作用。优化“一中心多站点”园区服务模式,建立健全运营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推动区直各职能部门下沉服务资源、服务项目到邻里中心,建设成党员群众“愿意来、喜欢来、还想来”的温馨家园。
二是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龙头作用,用好“非公企业宣讲员”队伍,依托“企业家大讲堂”等学习载体平台,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优化提升“1+1+N”新媒体矩阵,多维度、全方位讲好“开发区故事”。用好舆情处置“1+N”工作机制,主动回应、稳妥处置负面信息。
三是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深化海丝先锋“达标创星”活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动态提升示范类、达标类、成长类、孵化类非公企业党组织。通过设置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党员“三诺”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优化干部教育管理。统筹用好各类编制资源,深入开展股级干部调配和轮岗交流,深入推进干部职工平时实绩考核工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细化干部“能上能下”、优秀年轻干部“优进劣退”实施措施。
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开发区企业、科研平台聚集特点,完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模式,多渠道、多方式引进科技人才团队,力争实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零的突破。鼓励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
六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清廉机关建设。充分利用国企智慧监督平台,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市委对开发区巡察的“后半篇文章”,开展我区专项巡察整改“回头看”,确保问题见底清零、整改到位。深化“点题整治”,推动各项惠企利民、安企富民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四、扎扎实实求突破,以优良作风抓好工作落实
宏伟蓝图已绘就,奋楫扬帆正当时。新的一年,我们要明确方向地干、卓有成效地干,咬定目标、集中发力,对标一流补短板、锤炼作风强执行,真正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要锚住目标、笃定实干。一个长远而坚定的目标,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一个地方的前进方向。要锚定“奋力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五年再造一个开发区”目标,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达目的不放松。要保持审慎乐观、适度超前,稳扎稳打、巩固提升,确保按时甚至超额完成任务。
二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发展的强力支撑。要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全产业链化发展。要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要,一切盯着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下决心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全力提速重点项目建设。
三要对标一流、补齐短板。要着力优化政务服务,做实企业联系服务工作,真正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努力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园区影响力、吸引力。要抓实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营造安全稳定、宜居宜业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
四要锤炼作风、狠抓执行。要破除思想惰性,强化主动想事的自觉、保持踏实干事的状态,锤炼善作善成的硬本领。要坚持结果导向,保持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全面强化“抢”的意识、“拼”的精神、“攻”的姿态、“进”的势头,推动各领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年终岁首,各项任务繁重,各部门、单位要有力有序有效抓好当前工作:一是确保“开门红”。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加大要素保障和服务力度,确保今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节前,用好用足措施鼓励企业不停工停产,同时要抓住乡贤回家过年的有利时机,开展各项招商洽谈工作,争取节前落地、抓紧推进;节后,及时跟踪企业复工情况,做好招工宣传服务,促进企业尽快复工。二是确保社会安全。抓好医疗资源储备、药品供应保障、发热门诊开设、老年人疫苗接种、重症防治等各项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全面开展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强化食品药品、消防、生产和春运运输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确保群众生活。加强节日市场检查,保障物资供应,保持物价稳定,大力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让广大群众过一个欢乐样和的春节。四要确保廉洁过节。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四风”新表现、新动向,坚决杜绝公款吃喝、奢侈浪费、收受礼品礼金等“节日腐败”问题,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同时,落实好24小时值班备勤工作,确保机关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同志们,蓝图激发动力,实干铸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上下的智慧和力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毅前行,心无旁骛、苦干实干、决战决胜,为加快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超越而努力奋斗!
新年已过,在此向同志们拜个晚年,预祝大家兔年大吉、事业发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